寒食節班會活動簡報?“寒食節”的`來歷,讓學生了解清明節祭祀是生者向逝者寄托哀思的一種方式,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重情義、敬長輩的一種美德,同時教育學生,摒棄封建迷信,開展文明祭祀;其次是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各班級召開一次“說英烈”主題班會,那么,寒食節班會活動簡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一年級清明節主題班會教案篇一
教育目的
1.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所了解。
2. 悼念革命烈士,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教育學生弘揚民族精神。
過程:
一、引入投影儀《清明》引導齊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清明節的由來
教師介紹: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都說說自己每年的清明節怎么過的。
學生自由發言。
四、清明節的風俗
1.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碧檔喚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后,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 。
《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介之推的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
此次活動,充分挖掘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旨在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感受我國民俗文化的魅力。不僅傳承尊老愛幼的孝文化,更弘揚珍愛生命、呵護自然的精神。活動設計分為宣傳倡議、活動內容兩大部分。
一、活動啟動:宣傳倡議
3月27日班會課,班主任向全班師生發起清明節活動倡議,并下發“告家長書”,動員家長一起參與。設計好活動宣傳欄,增強活動影響力。
二、活動內容:分層分塊
1、清明歷史的黑板報
要求學生了解清明節的歷史與文化,時間從3月30日到4月4日。總負責人由班長和宣傳委員擔任。
2、制作清明小食——青團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青團的來由,明確清明與“寒食節”的關系,培養動手實踐能力。4月2日進行,班主任與任課老師指導,每生制作并品嘗一個青團。
3、古詩詞朗誦
通過誦讀革命或清明的詩篇,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強化革命傳統教育。時間從3月30日到4月10日,早讀課和自習課進行。語文課代表為總負責人,早讀課讀2-3首革命古詩詞,4月10日前進行古詩詞朗誦比賽。
下面是整理收集的小學緬懷先烈主題班會范文兩篇,歡迎閱讀!
活動一
活動目的:
1、通過班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
活動準備:清明節的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熱愛祖國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五一班主題班會活動現在開始!
一、引入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釋題
1、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
2、清明節:清明不僅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24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清明節”。作為節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誰知道清明節的來源(還是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輔導員老師給我們講一講吧)
三、清明節的來源
談到清明節,自然會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傳說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
清明傳統節日教育主題班會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清明傳統節日教育主題班會教案(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傳統節日教育主題班會教案1
一、設計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加強中小學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加強學生社團組織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時光。清明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被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列入法定國假日,這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民俗節日的重視。然而,青少年學生雖然熱切盼望清明小長假,但對這個節日的民俗意義和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卻知之甚少,他們認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認為是封建迷信,而掃墓則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節的來歷、風俗、文化內涵等他們知之甚少。
以上就是寒食節班會活動簡報的全部內容,1、通過班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2、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準備:清明節的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熱愛祖國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